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土豆和西红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由校在实验室见徐光启,在做纯碱实验的时候由碳铵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关于玉米的经历,就开始和徐光启说起了玉米的事情。而由玉米说到了西洋传入的一些庄稼,徐光启向他推荐了红薯。而朱由校由红薯想到另一种农作物,就是土豆。

    土豆的特点是所含淀粉很多,既可以做菜还可以当粮食吃。而且土豆很耐旱耐寒,现在大明境内的比较干旱的山西、陕西、甘肃和海拔比较高的贵州都是很适合进行种植。尤其是陕西的陕北黄土高原和甘肃,常年雨水较少,容易发生旱灾。种植小麦很容易因为干旱而颗粒无收,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土豆正好就可以进行弥补,即便是出现旱灾,耐旱的土豆不会减产多少。让这些地方的农民广泛种植土豆,来充饥吃饱饭想来不是什么问题。

    朱由校记得明末的农民起义就是爆发在陕西,而当时陕西就是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在饿死很多人,农民感觉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于是揭竿而起。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秦、隋和元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或者瓦解掉的。诚然古代农民的思想很落后,他们的理想也很低,就是所谓“几亩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所以一般来说,不是他们活不下去的话,他们一般是不会起义的。

    毕竟起义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但是起义成功率缺非常小。一旦失败下场就是诛九族,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起义的。他们起义的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天灾**,尤其是旱灾引起的庄稼颗粒无收,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父母哥哥活活饿死,之后去早饭起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旦农民面临起义会死,不起义肯定饿死的情况下,多数人在求生的本能下都选择去起义。民以食为天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让农民吃饱饭这是国家想长治久安的第一要务。朱由校穿越前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听过村里的老人讲述解放前42年大旱的惨状,他很能理解这句话。

    朱由校穿越到明末之后,一直就化解明末的诅咒,改变大明的命运。其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吃饱饭,从而避免农民起义是首要的问题。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农民起义问题如果可以解决掉就为改变大明的命运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明朝也是直接亡于农民起义之手,而非亡于女真。

    而推广普及种植土豆在朱由校看来,就是改善农民生活状况让农民吃饱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明末正是小冰河时期,气候非常异常,表现就是气温整体变低,降雨变少。让北方的确变旱变寒,尤其本来就降水稀少的陕西甘肃的确更是雪上加霜。而土豆的特点是耐旱也耐寒,正好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朱由校心里就有了主意之后,就询问徐光启,“甘薯,朕知道。回头把你的甘薯疏拿给朕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在进行全国推广种植。另外,土豆这种庄稼你听说过没?”

    “臣回去就把甘薯疏重新誊写,好了以后臣会第一时间呈给皇上。”徐光启听皇上要看他的甘薯疏非常高兴,甘薯疏他写出来多年了,一直不被重视。当初写好之后变石沉大海,没想到皇上现在竟然对这些很有兴趣要看甘薯疏。

    不过皇上问的土豆,他想了想后才说道:“皇上说的土豆,臣想起来一种农作物,或许可能就是皇上口中的土豆。这种农作物,臣哪里叫做洋芋。这东西也是从西洋传入的,和甘薯类似,果实是长的土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