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嚣张的东林党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月二十,虽然他想快点制出来硝酸,可日常奏折批阅还是不能落下。批阅奏折一方面是他对全国政局进行了解,一方面也是他对政治施加影响的时刻

    不过司礼监的正规化以后,一般日常政事的奏折,先由内阁票拟,秉笔太监朱批过后,掌印太监加盖印玺之后,就已经有了法律效力。皇上就算不过目直接送到内阁,让内阁也可以去执行了,当然皇上也可以批阅过目。而一般的日常政务的奏章,他觉得还是听专业人士比较好。这些奏折他只是听听,基本上不加修改就直接让内阁去执行了。

    朱由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人事方面的奏折,这些奏折只能皇上亲批,防止内阁上欺皇上,下压百官。古代相当一段时间内认为治国就是治吏,的确人事才是最主要的政治权利。所以皇上就算放权,也不会把这个权完全放给内阁。

    昨天皇上要传旨让他调查盐的问题,说的比较概略他有些不解的地方。他吃不准是不是皇上准备调查盐道衙门官员贪污的问题,还是只是就像说的那样只是为了调查食盐的价格。虽然皇上对他重用,可是最近皇上明显更关注那个心成立的盈利监,自己要先弄清皇上用意,才好去办差出皇上满意的结果,才能得到皇上的信任。

    王安本来备受冷落的时候,朱由校之间处理魏忠贤一党,并把重用他为东厂太监,他门下的曹化淳不但没有没调离乾清宫,反而还升为秉笔太监。他感到朱由校还很信任他的,而且经过魏忠贤的陷害,之前的还有一点的持功而傲的心理也彻底没有了,他从邹义手里接过东厂之后,就开始熟悉业务,主持工作。

    王安和邹义之间,虽然都是朱常洛太子侍读太监出身,但是王安一直更为朱常洛器重,为王安、邹义和李实三人之首,而且王安在朱常洛登基之后还和东林党走的比较近,在邹义看来就是有些不知进退,有些瞧不上王安。

    但是那时的王安本身受朱常洛和朱由校器重,因为魏朝的关系,客氏那时也站在王安阵营里,外朝的东林党也更和王安关系近,故那时王安春风得意,邹义在和王安隐隐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不过之后魏忠贤迅速崛起得宠后,王安失势,邹义也被排挤,双方倒是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而颇有些同仇敌忾。之后邹义在处理魏忠贤的时候,顺便帮王安平反。皇上也还重用了王安,王安对邹义也要报恩的心理。可是邹义缺当上了掌印太监这个本来属于王安的位置,要说王安心里没一点疙瘩也纯属骗人。毕竟谁都想当头,没人愿意甘居人下,哪怕是在太监这一行业。

    王安很快就赶到了乾清宫,见过礼之后。就请示调查食盐的及格侧重调查哪里?王安的话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盐现在国家专卖实行的盐引制,每年的盐引钱是朝廷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中间猫腻应该不少,干脆全部调查下。

    朱由校对王安吩咐完后,就让王安下去。继续听奏折。

    这个时候曹化淳拿起来徐光启的奏折读了起来,徐光启上书称病辞职。朱由校听完开始很纳闷,前几天徐光启还上疏说要改革历法制红夷大炮一副要治国平天下的感觉,怎么突然病了要辞职呢?看来其中应该必有问题。

    他想起来原来徐光启那道奏折他明白了,原来是上次徐光启之前的奏折虽然得到了肯定的批阅,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命令,所以转到内阁之后,因为内阁忙于辽东军事和大婚之事,几个大学士就没太在意此事。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徐光启不是东林党更不是浙党,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看见皇上也没具体命令,就把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朱由校昨天在早朝时候还因为这件事责问了首辅刘一燝,看来徐光启并知道这个消息。应该是他的奏折被皇上留中了,自己的满清抱负无法施展,有点心灰意冷这才上奏折称病辞职。朱由校猜到原因后又想了想昨日早朝刘一燝的态度,心中就有决定。

    最后,曹化淳读最后一本奏折,是御史袁化中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邹义任命的异议,认为王安更为合适,大谈了王安品格如何好,之前多有功劳。朱由校一听就怒不可遏,对曹化淳直接说到:“拿过来,给我看。”

    曹化淳稍微一愣迅速把奏折递给朱由校。这时朱由校被气昏了头,连之前的朱由校不怎么识字的这个情况都抛到了脑后,拿起奏折,迅速浏览一遍,直接摔手就把奏折扔了出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