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洋出兵朝鲜前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十五人。

    当中国派兵之先,丁汝昌先期遣济远舰率扬威驶至仁川口,与平远合为一小队,以观形势。及至叶,聂两统领率军赴朝时,以超勇舰护之。又恐其力量单薄,又分扬威赴牙山,留济远、平远两舰泊仁川口。当时,日本运兵船络绎而至,大和、筑紫、赤城三舰亦泊仁川口,井派遣汽艇探测牙山湾,显然居心叵测。而李鸿章却要袁世凯劝告朝鲜政府;“日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切毋惊扰。迭阻不听,即听之。速设法除全匪;全复,华兵去,日自息。如有要挟,仍可坚持不许。”注20

    六月十二日,根据李鸿章的指示,叶志超委派聂土成为前敌营务处,负责剿办事宜,本人则暂驻牙山以待命。但是,聂军并没有同东学党起义军直接交仗。聂士成只是派弁兵一百人,随带翻译,持告示前往全州招抚。告示共三种:其一,晓谕起义军解散。其中有“尔国王发电告急,我中朝爱恤属国,不忍坐视不救,奉谕钦差北洋大臣李奏派本统领率带马步枪炮大队前来助剿。特念尔等本属良善……大兵到日,尔等能悔罪投诚,洗心革面,均予免杀”注21等语。其二,“谕示商民各安其业,毋得惊恐”。其三,申明军纪。有“奉宪檄饬,防营远征,保护藩属,护卫商民,自行军旅,纪律严明。今入朝鲜,军令重申,购买物件,照给钱文。如有骚扰,或犯别情,军法从事.决不稍轻”等语。注22这三种告示被日本间谍送报日本驻朝公使馆。不久,“汉城饬弁持倭使大鸟圭介来咨,诘问前日所出告示是否真伪”。注23果然,后来大鸟圭介便就聂士成告示中“我中朝爱恤属国”、“保护藩属”的语句大作起文章来了。

    其实,聂士成派人招抚起义军之日,正是起义军退出全州之时。先是东学党起义军攻陷全州后,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又返军攻城,因起义军防守严密,久难攻下。朝王一面处分引起事件的责任者,将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革职,流配济州岛,并将古阜郡守赵秉甲革职,系械监禁;一面急发最后的精锐江华枪炮队四百及京城、平壤监营兵二千增援,并命严世永任三南注24招抚使,同新任全罗道观察使金鹤镇赴任,与洪启薰协力从事。从派“招讨使”到再派“招抚使”,说明朝鲜政府对东学党起义军的政策巳由“主剿”转为“主抚”了。

    严世永抵达全州后,先布告朝王处罚负此次事件责任的地方官吏,以缓和起义军的敌对情绪,继之以劝谕,表示政府愿意妥商解决此事。此时,全琫准已获悉中日两国出兵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严世永代表朝鲜政府接受了起义军提出下列十二条件,于六月十一日共同签订了休战协定,即所谓《全州和约》:

    一,停止迫害起义者和东学道徒,政府与东学党人合力维持社会秩序。

    二,查明贪官污吏的罪行,加以严惩。

    三、严惩横暴富豪。

    四,严惩不良儒林两班。

    五、烧毁奴婢文书。

    六,改善七种贱民待遇,不得强制白丁(原注:屠户卖肉者)戴平壤笠。

    七、许青年寡妇再嫁。

    八、废除一切扰民的苛捐杂税。

    九,任用官吏打破门阀界限,登用人才。

    十、严惩私通日本者。

    十一,取消一切公私债务。

    十二、土地应平均分配。注25

    十二日,全琫准率起义军退出全州,撤至淳昌和南原一带。二十四日,新任全罗道观察使金鹤镇到任,开始安抚地方。

    聂士成之抵全州,已是七月五日,亦即东学党起义军退出全州后二十天。是日下午三时,聂士成独率数十骑进入州城。全州城经过此番战火,“庐舍焚毁,民无栖止”。查明流离失所者共九万家。聂士成令“开列名单,每家给以洋银二元,聊助牵萝补屋之费”。

    七日,又发布告示,表示希望“本统领旋师之后,尔等士农工贾务须守法奉公,各安生业,同享太平之福”。注27即离开全州。十日,聂士成回牙山,向叶志超报告全州事件业已处理完毕。并建议速请李鸿章“派轮接队内渡,免启衅端”。叶志超则犹豫不决。当天夜晚,聂士成致电李鸿章,报告“前敌招抚情形,并请撤队内渡”。其禀文有云:

    “我军本奉命平韩乱,非与倭争雄也。倭乘间以水陆大队压韩,据险寻衅,蓄谋已久。又敌众我寡,地利人和均落后著,与战,正堕彼术中。今匪乱已平,正可趁此接队内渡,免资口实。此老子不为人先之谋,亦兵家避实就虚之计。况韩为泰西通商之国,岂容倭人鲸吞?倘仍顽梗,可请英、俄诸国评论曲直;一面调集我海陆各军驻屯北洋,奉天边境。俟秋凉,我陆军出九连城趋平壤以拊其背,海军战舰大队塞仁川以扼其吭,彼时倭师劳而无功,将骄卒惰,可一鼓破之也。否则,倭将先发制我,衅端一启,大局可危。”注28

    聂土成电文的中心意思,是主张实行退却。这位被日人誉为“计划战略常以勇敢见称”注29的将领,为什么主张退却呢?这是因为“兵无常势”,而要逐步地在军事上变被动为主动,只有采取兵法所说的“避实就虚之计”。这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退却。在军事上已失先著的情况下,应该说实行战略退却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聂士成的意见被采纳,则中国不仅在军事上可改变不利的处境,而且在政治及外交方面也将居于主动的地位。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计划来说,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大鸟圭介看到“朝鲜国内出乎意外的平稳,中国派去的军队只是驻扎在牙山,并未进入内地”,即曾致电政府说:“目前若向朝鲜派遣过多军队,就会引起朝鲜政府和人民,尤其是第三者外国人发生不必要的怀疑,在外交上实非得计。”陆奥宗光也认为:“目前既无迫切的原因,又无表面上的适当借口,双方还不可能开战。因此,要想使这种内外形势发生变化,除去实施一种外交策略使局势改观以外,实在没有其他方法。”注30中国若真实行战略退却的话,尽管日本还会玩弄各种花招,但要逞其外交伎俩,必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欲实行其速战决策则定然势所难能了。

    十一日,聂士成又力请叶志超电李鸿章“请班师”。于是,叶根据自己的考虑,向李提出上、中,下三策。他把聂士成的建议作为“中策”,而另外提出了由北边速派大军的所谓“上策”。但是,兵机既钝,缓不济急,且无贯彻此策的决心和正确措施,结果仍是“迁延不断”注31,实际上无异于“下策”也。当天,李鸿章复电“暂静守勿动”。注32

    聂士成提出“撤队内渡”的建议时,正是清军实行战略退却的大好时机,而这样的时机稍纵即逝,难以再来。叶志超和李鸿章皆未能采纳此议并付诸实行,真是聚九州之铁难以铸成之大错!这样一来,清政府在各方面的处境愈来愈陷于被动了。

    注1《养寿园电稿》津院去电,《袁世凯致李鸿章电》(光绪十九年三月十八日)。

    注2“势道”,又作“世道”,用以称王族外戚之当权者。

    注3《梅泉野录》,第132页,见《袁世凯与朝鲜》第348-349页转述。

    注4《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2页。

    注5杉村濬:《明治二十七八年在韩苦心录》,第3页。

    注6《曰清战争实记》第1编,第33—34页。

    注7《朝鲜史》,高宗李熙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注8转见林明德:《袁世凯与朝鲜》第347、349页。

    注9《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2—33页。

    注10《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3页。

    注11《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4页。

    注12《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4),第13卷,第8页。

    注13《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8),第13卷,第9页。

    注14《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4页。

    注15《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6.957,960),第13卷,第8--9页。

    注16《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519号。

    注17《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63),第13卷,第10页。

    注18《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525号,附件乙号。

    注19《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62、965),第13卷,第10页。

    注20《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7页。

    注21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2页。

    注22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2卷,第93--94页,《日清战争实记》第1编,第63页。

    注23《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4页。

    注24“三南”,指朝鲜南部全罗、忠清、庆尚三道。

    注25转引《1893--1895朝鲜农民起义》,第100--101页。

    注26全琫准率部撤至淳昌、南原一带后,并未解散。十一月下旬,日军大举进攻起义军。十二月9日,全琫准被叛徒告密,不幸被俘。日本侵略者把全琫准处斩刑,并悬首示众。日本侵略者又搜捕东学道教主崔时亨,捕之,于1898年7月25日在汉城处以绞刑。

    注27《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6--7页。

    注28《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8页。

    注29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3卷,第134页。

    注30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20--21页。

    注31《洪熙致盛宣怀函》,见《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21页。

    注32《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14页。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