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最快决定的投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三厂位于溪口,工业配套能力弱不说,将来也主要引进热灌装厂生产线,是过渡性的产能布局。

    毫无疑问,谁都想将投资放在云社。

    萧良不希望两家此时在这件事上扯皮、拖延时间。

    另外,按照饮料市场的发展规律,他们两家合成一家投资,以后同步配套宿云生物的产能布局,效率将是最高的。

    看到郭秉厢与赵瀚关系较为熟络,说话没有什么生分的地方,又有钱晋章这个香港PET行业有足够分量的大佬在场,萧良也不见外,直接建议新澄、新瑞两家联手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在南亭工业园落地。

    甚至他们仅需要在南亭工业园投资建造一座大型的瓶坯工厂。

    三厂距离南亭工业园仅四公里多点,这点路程,会产生一定的运输成本,但也很有限。

    他们投资建造瓶坯工厂后,先上目前最急需的饮料PET瓶生产线,后续还可以逐步增加新的生产线,开发食品、化妆品、制药等领域的客户。

    倘若瑞安化工跟市化工厂合作的PET聚酯塑料合成项目落在市开发区,那他们在这一条线上的产业布局就会有一个雏形出来。

    “小萧总的建议很好啊,”郭秉厢看向还有所犹豫的赵瀚说道,“赵董,合资公司我们两家一家一半,我这几年精力不如以往,你来做总经理负责生产运营,怎么样?”

    “行!”赵瀚这时候也不再犹豫,干脆利落答应下来。

    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地产开发为主,有一些规模跟基础的轻工制造近十年来萎缩得厉害,也都在往内地转移。

    新澄、新瑞两家一方面是内地刚进行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工厂刚刚扩建引进新的设备,另一方面他们两家在香港也有稳定的客户,因此哪怕利润再微薄,这些年也维持下来了。

    现在新澄、新瑞下游的客户,基本都迁到内地了,他们也知道内迁是大势所趋,只是往哪里迁,还在犹豫中。

    珠三角是轻工制造港企内迁的主阵地,但新澄、新瑞拖后了,大部分下游客户都被先一步内迁的同行抢走;他们最近就想往轻工制造基础较好的华东地区寻找机会。

    因此,钱晋章一个电话,赵瀚与郭秉厢就直接订机票,赶来东洲。

    不过,他们两人怎么都也没有想到过来后仅仅一两天竟然就要决定建厂,更没有想过要投这么大的项目。

    新的瓶坯工厂要跟宿云生物的茶饮产能配套,一期就得上年产六亿只瓶坯的产能规模。

    这对新澄、新瑞两家,都不是小项目。

    大宗采购会将他们的盈利空间压低到每只瓶坯三四分钱,但总的盈利空间依旧高达两千万。

    他们肯定不指望投两三千万港元,每年就能从宿云生物提供的大宗采购里,轻松收割两三千万的净利润;他们又不是萧良的干儿子。

    不考虑宿云生物后续的发展,不考虑在东洲发展更多的客户,单是给宿云生物一期茶饮料产能做配套,他们少说需要拿出五六千万港元出来。

    这还仅仅是产能投资部分。

    等后续工厂建成了,他们还要依据有关政策,从内地金融机构贷取流动资金用于生产运营。

    在前期唯一大宗采购商宿云生物面前,他们没有资格要求预付款或现款交易的;总体说来,没有一个亿的资金投入,这座工厂没有办法建成、运转起来。

    他们两家不比鸿臣、瑞安化工,更不比华兴集团。

    考虑到宿云生物的茶饮布局,考虑到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风险,赵瀚也觉得他与郭秉厢两家合资成立一家企业,才是最稳妥的。

    两家分别投资建造一家工厂,谈大宗采购,也只会被宿云生物进一步拿捏。

    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前期只需要派一支管理团队过来,这里面能节约的成本也非常可观。

    现在每从香港调派一名管理,都可以在内地雇到十名高水平管理人员了。

    虽然新澄、新瑞拖延了好几年,貌似错过前期内迁发展的一些红利,但也不是全无好处。

    香港楼市八十年代末开始复苏,现在回归在即,楼市越发火热。

    新澄、新瑞两家工厂这几年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上是没有赚多少钱,工厂所在的地皮却猛涨了一波。

    这次要谈成了,新澄、新瑞基本就会关停在香港的工厂,将地皮出售,也足以弥补拖延几年才内迁的损失了。

    「加更,感谢新盟主骷髅腹肌!」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