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纳贡捐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正在错愕间,又听到柳媚娘娇笑着说:“奴家今日在蔡大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府上也见着了许多,都是要讨顶乌纱帽的相公。听说如今朝廷已开下单子,一个武英殿中书九百两,一个文华殿中书一千五百两,内阁中书两千两,只要肯纳银子,哪怕你目不识丁,也照样能入学选贡,才子不才子的倒无甚打紧了!”

    听她话中有掩饰不住的嘲讽之意,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的脸上都变了颜色,却又听到齐汉生笑道:“也只有媚娘这样兰心慧质之人,才能说的如此一针见血。在下在夫子庙前摆摊之时,还曾听到一民谣,说如今是‘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扫尽江南钱,填入官家口!’哈哈,也算是新明朝廷一大逸闻趣事。”

    初幼嘉还在愣,张居正已将恼怒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何心隐。何心隐不好再隐瞒,只得尴尬地笑笑,一五一十地向他们道出了实情。

    原来,当初监国的益王朱厚烨的确是下令旨,召各省举子贡生进京候选任职,但南都主事的魏国公徐弘君、诚意伯刘计成和信国公汤正中等众多勋臣却极力反对,迫使朝廷将候选任职改为纳贡捐官。

    对于纳贡捐官一事,何心隐解释说自然是那些勋臣显贵不愿意放过这个财的好机会,都想趁机大捞一把,但朝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自成祖文皇帝定鼎燕京之后,南京降为大明王朝的留都,虽保留了一整套的政府班底,但都是闲职,原有的宫阙衙属大多年久失修;后又经历前些日子的兵乱战火,更是残破不堪,急需整修完造。怎奈新明初定,为了笼络官绅士子,将当年秋赋尽数豁免,府库钱粮枯竭,不得已才开此例。其上者如府部堂官、郎中寺丞,须纳四五千两银子才能授给;次一等的如翰林待诏、知府县令,亦要二三千两银子。虽则如此,纳捐者仍蜂拥而至,各寻门路,争抢不休。方才柳媚娘提到的蔡大宗伯,亦即如今南京礼部尚书蔡益因受命主管此事,自然成为来京纳捐士子引颈翘,争相巴结的对象……

    王翠翘插话说,她在筵席觥筹交错之时也听人说了,那几位自持拥立有功的勋臣虽碍于国朝祖制,不能出任内阁辅臣与六部尚书等文官要职,但他们已联名上书,要求今后朝廷一应大小事务,无论是吏部用人,还是户部拨钱,都必须与他们商议,征得他们同意之后才能施行。因此,依她看来,那些士子钻营蔡益的门路其实也是枉然,倒不如直接投到徐、刘、汤等人的门下,几千两银子换一封荐书,直接拿到吏部,还怕吏部不赶紧把官服乌纱双手奉上?兴许官缺肥瘦还有得挑,如今新明朝廷已将火耗归公用以养廉之法废弛,若是祖上无德,被分到一个贫瘠的县份,不晓得要多少年才能捞回本钱……

    何心隐反驳道,来求官的士子毕竟都是些个读书人,皓穷经也挣不到一个出身,纳贡捐官讨顶乌纱也是为了光宗耀祖,未必就存了搜刮民财以偿得官之资的心思;再者说来,那几位勋臣闹得实在太不象话,将这关乎士人名节之事等同于商贾之流的一桩“生意”,在门房明目张胆地公开卖,寻常之人若是只求六品以下的官职,连封荐书也不愿意写,只派个家奴持着片子径直带人到吏部,强令吏部即刻授予官职。尤其可恶的是那个兵权在握的魏国公徐弘君,为人最是贪婪无比,四五百两银子送上去,哪怕是未曾进学之人,也能讨得把总、游击,如今南都的各级武职,已被他卖出去了一大半,还不算他们私家重建的南都锦衣卫,故此民间才有“都督满街走”之讥!

    见他们说的兴起,齐汉生也加入了进来,帮着王翠翘反驳何心隐说,在他看来,魏国公徐弘君还不算是最贪婪之人,那个诚意伯刘计成不愧是神机军师刘基刘伯温的后人,最会算计,他不但公开卖自家掌管的江防水军的武职,还厚着脸皮使横耍蛮,从吏部强讨来已加盖印信的空白官牒,任你想要五品的知府还是七品的县令,只要奉上银子,他家的师爷大笔一挥,只管填了就是,听说他家师爷凭此所得的润笔之资每日都不下千金。武人本就粗鲁不文,花银子买官职倒还罢了,文职竟也如此,真是让全天下的读书人蒙羞……

    柳媚娘与何心隐的情分非同一般,见齐汉生和王翠翘两人一起反驳何心隐,便帮腔说,照她看那些文官也不见得就比勋臣显贵干净多少,以受命主管此事的南京礼部尚书蔡益为例,举子贡生们给朝廷如数缴纳银子还不够,还要打通他的关节。那些纳捐的举子都知道,给他这个大宗伯送银子的花样也有讲究,不能照直送上,因他自诩是圣人门徒、两榜进士,嫌瞧着不雅气,辱没了斯文,眼下最时兴的是送“文房四宝”。读书人拜会座师,送文房四宝是情理之中之事,可那“文房四宝”非同寻常,不打开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