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军令如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由于北京过于靠近北方边境,时刻受到蒙古诸部的威胁,自从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绝大多数时候,京城一直驻扎着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兵马,拱卫京畿,策应边镇,为此修建了大量的兵营,营团军所驻扎的京师北大营便是其中之一,营中最大的军校场足以容纳数万兵马同时操练,往来驰骋。皇上检阅六军及军事操演就安排在这里。

    为了迎接皇上的检阅,五万营团军子时便起身集合,整理军容,将铠甲兵器擦拭得锃亮,从拂晓时分起,就源源不断地开进军校场,在各营、队、哨官的带领下,在事先划定的区域站定了,早饭也只是每人了几个馒头,就着葫芦里的冷水三口两口地塞下。

    没有人对此出任何的抱怨――亲眼见到顶礼膜拜的万民君父,是终生难得的一大殊荣,尤其是那些新近招募从征的士卒,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不顾队官哨长粗鲁的叱骂,拉着那些参加过北京保卫战,因而也得以目睹天颜的老兵一遍又一遍地问:“皇上的武弁服真的镶满了宝石吗?”那些平日里在他们这些新兵蛋子面前牛皮烘烘的老兵很是得意,也就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回答同样的问题,哪怕他们当日只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也总是用不容置疑的坚定语气给予肯定的回答,然后,与新兵一起,紧紧地盯着那还是空无一人的阅武厅,眼中隐约闪烁的泪花在清晨第一抹朝霞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晶莹闪亮……

    由于是京军大营,高高矗立在校场中的那座宽敞宏大的阅武厅,本来就是按天子阅兵的规制,面南背北而建。不过,自从建成之日起,那上面似乎只站过明成祖永乐皇帝和明武宗正德皇帝,其他更多的时候,是代天子检阅六军的亲王勋臣。今日,它又要迎来真正的主人了,因此,早就被粉饰一新,当中摆上了一张铺着虎皮的盘龙交椅,地上还铺着崭新的、厚厚的毛毡。厅前的空地上,高高飘扬着按天子仪仗树起的九面龙旗。

    阅武厅外的左侧,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将台,一根直指云天的巨型旗杆顶上,迎着晨风猎猎地飘舞着一面“帅”字大旗。阅武厅和将台的周围,站着一排排军校,一个个顶盔贯甲,严阵以待。这些人是营团军中队官以上的军官,负责保卫前来阅兵的皇上的安全。不过,按朝廷规制,他们也不能接近阅武厅三丈之内,任何企图靠近之人都将被随行护驾的锦衣卫和御林军格杀勿论。

    当初升的朝阳给如云的旌旗和如林的刀枪抹上一层金黄的颜色的时候,标志着天家威严的金瓜斧钺、明黄罗伞组成的仪仗终于出现在了校场门口,队伍骚动了起来,每个人都伸长脖子,尽力张望着,引来了营、队、哨官们刻意压低嗓子的呵斥:“跪下,都跪下!谁敢抬头亵渎圣颜,军法从事!”

    所有士卒都遗憾地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刀枪,跪俯在地上,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偌大的校场鸦雀无声,密密麻麻地跪满了军容严整的将士,这样的场景与朱厚?想象中热闹喧腾、群情激昂的阅兵式相差太远,兴之所动,转头对紧随在身后的吕芳说:“牵马!”

    天子检阅六军,只需移驾就坐阅武厅,接受全军将士的叩拜,观看各军依次通过即可,顶多也只是乘着抬舆,缓步绕场一周以振奋军心、激励士气,不需要骑马巡视。这样标新立异的做派也不符合朝廷礼仪规制,但在外臣面前,吕芳从来都不会对皇上的命令出任何质疑,悄声吩咐一声,镇抚司副使、大太保杨尚贤立刻将跟在皇驾仪仗之后的御马牵了过来,抓住丝缰,跪在了地上,尽力挺起了脊背。

    朱厚?没有踩他的脊背当上马石,而是用手抓住鞍辔,脚一蹬地,就跨上了马背。

    大内驷马监的那帮奴才早就将万里挑一的御马训练得服服帖帖,比一头毛驴还温顺,对于他这个实际年龄才二十多岁的人来说,只要不沉湎酒色被掏空了身子,再稍加练习,就能轻松地做到这一点,但满朝文武的心中同时出一声赞叹:御驾亲征之后,皇上的骑术竟更加精进了,浑然不象是一个已年过不惑、养尊处优的天子!圣体康健如此,家国社稷之幸,百官万民之福啊!

    端坐在马背之上,朱厚?转头对高拱等人说:“肃卿、志辅、元敬,陪朕检阅我大明军队。”

    朝廷公侯卿相俱在场,皇上惟独点了他们三人的名字,这自然是天大的荣耀恩遇,但也等若是将他们置于了众矢之的,容易招惹那些一、二品大员的嫉妒,换做别人或许应该跪地辞谢,但高拱等人都不敢给兴头上的皇上泼冷水,加之又都是心气正盛的年纪,也就顾不得许多,应一声诺,一齐跨上了马。

    锦衣卫十三太保也跟着跳上了马,簇拥在皇上的周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