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38一路向西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番新的编制,在长江以南已经发展到了二十多万人的吴佩孚,被整编成了吴佩孚兵团,下辖两个步兵师,一个拥有两个团的辎重旅,和一支连半个团都凑不齐的,长江舰队。而占据江西、福建,半个广东的孙传芳就只能混个师长了,他的手下连一个编制师都凑不齐,也不敢和吴佩孚平起平坐,所以他对此也没有丝毫的怨言。一直在江苏坐镇的朱希,在兼并了安徽的徽军,浙江的浙江之后,在人数上也终于凑够了一个半师,加上驻扎在上海的南方海军,所以也领了个师长的职务,只等继续努力招满兵员后,就能顺利升至朱希兵团了。长江以北,车臣汗的蒙古骑兵,把陕甘晋,内外蒙所有合适的蒙古人、满人全拉进了队伍,也没凑到一个师的编制,只能将汉人青壮拉入了队伍,才勉强凑够了一个师,不过还好是一支骑兵师,令“三王”对上长江以南吴佩孚有了些底气。至于朱希和孙传芳,则由北方“三王”中的另两个“王”来对付,“满族将军”王承斌收缴了河南冯玉的队伍,又在山东地方上大肆招兵,加上自家直隶的直军,才凑够了一个半师的编制,“马桶将军”王怀庆则在名义上统领已经进京的阎老西的队伍加上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散布在东三省的边防军,和驻扎在大沽口的北方海军算是也凑成了一个半师,不过这个师主要是用来防御东三省的异变,所以根本就别指望调动他们。而远在西疆,已经算是归附蓟县政府的杨增新,也零零散散的凑够了一个师的编制。当然这和此地民风彪悍,也有关,从兵力上看,南北两方的人数都差不多,而且各自都有防区,都有自己该防守的对象,所以,赵云一个都抽调不得。而即将面对苏俄从欧洲调来的精锐,赵云还是从局势较为稳定,刚刚整编完成的西疆抽调了四个团,加上辎重大队,近五万人的队伍,以民间武装的形式,增援罗科索夫斯基兵团,而书部台率领的一个汉人团,一个蒙古骑兵团,一个白俄步兵团,和他的本部两万营地骑兵在外蒙兜了一圈后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将唐努乌梁海中的苏俄势力基本逐出,留下一个团继续扫尾后,也以最快的速度向新西伯利亚城靠拢。这十万青壮加入罗科索夫斯基兵团后,这个兵团的女兵比例终于能够将至10%以下了。而其中帖木儿和书部台的四万本部兵马,将成为对苏俄精锐的主要战力。

    而照赵云的编制来看,白俄在东面防线上放置的涅伊曼的八万大军,只能编成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师。可正是赵云如此的安排,令苏俄远东军中的“自己人”给莫斯科的电报中也改变了白俄的军事描述,“在我部西侧,仅有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师”。这个模糊的描述,更是令苏俄高层认为,白俄已经把精力全部花在了西进的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西征军已经是白俄的全部实力了。

    “至于迫击炮是什么炮?!”不管赵云脑海中的谋划,罗科索夫斯基继续回答那名年轻的白俄骑兵将领,现在白俄军中,想他这样管着千百号人,但是军事知识极低的人比比皆是,全是因为苏俄闹的,否则这些根正苗红的白俄贵族,早就在军中混职务了。

    “迫击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它炮身短,射程较近,但是轻便灵活,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最适合壕沟战和巷战。“它以前不叫迫击炮,而是叫“雷击炮”是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我军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发明的。当时我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我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我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欧洲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最有名的就是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其实我军在攻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时候也使用了一款类似功用的火炮,它就是我们军中普装的“铁芯木壳炮”,这种老掉牙的武器虽然是臼炮,但能够曲射实心弹和延时的开花弹,在攻城和巷战的时候也算是出了大力。

    注视着罗科索夫斯基发言完毕,赵云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了日渐成熟的大将罗科索夫斯基,说道,“正好现在说到话头上,罗科索夫斯基我让你整理总结的攻城经验,整理的如何了?”

    罗科索夫斯基闻言微微一笑,带着几分轻松的语气说道,“此次攻城我军主要获得的经验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我攻城部队人数数十倍于敌军,在采取“南北对攻”“东西对攻”的基础上,应该再加上第三面佯攻,在第三面摆上一支主力部队,避免我们两面对攻时,无法顺利的展开部队,而且还能使敌人难以判断主攻方向,难以应对我军从各个方向上的突破。第二点是堑壕战,此次我军能够顺利突破城墙,主要还是占领了敌军放弃的城外战壕,使我军在初期付出大量伤亡占领后,令后续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墙,减少了部队在接近城墙时的伤亡。当然,这和敌军留给我们的战壕,是不完整的,而且还有很多的陷阱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如果下次还要打类似的坚城,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必须要在对方的城墙下,挖掘万米以上的交通壕,形似蜘蛛网,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城墙前,要挖的歪歪扭扭,都要是蛇形的,避免敌军的火炮。另外战壕也不是乱挖一气,战壕要分步兵战壕和炮兵战壕。步兵的一米多宽、两米四深,最前方距敌六十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要能让四匹马并行,甚至能够把火炮推倒距敌百米远。大军云集的情况下,要求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此次我军伤亡六万余人,没有很好的战壕掩护是最大的原因。如果城墙上的敌人看不到人,那他们就只能乱打一气了。”因为赵云麾下之前属于苏俄的将领开始增多,而眼下身份较为得到双方认可的将领除了罗科索夫斯基,可谓是寥寥无几。苏俄投靠过来的觉得白俄对他们不放心,担心自己被白俄当成炮灰使了。而白俄则由于之前被苏俄士兵撵了数年,一直都是老鼠见猫的心态,虽然现在打了几回翻身仗了,但是即使是现在一对五的列阵,还是揣着几分惴惴不安。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此刻一直带着他们打胜仗,所以他们心中对于罗科索夫斯基的依赖也是日渐加深,若是此刻没了罗科索夫斯基,估计他们连和苏俄军队对阵的勇气都没有。

    因此,相对清楚双方的实力的罗科索夫斯基,成了最好的老师,毕竟他们这一支白俄军,此前并没有与欧洲的苏俄兵交手过,对苏俄欧洲军的了解认识相对较为薄弱。“另外,我军虽然火炮的质量比不上苏俄军,但是在数量上却是远远的超过他们,但是在眼下针对敌军布置的铁丝网的手段还是太少。日俄战争中,我沙俄帝国在旅顺要塞攻防战中大量使用铁丝网,再配以机枪、手榴弹等武器,使进攻要塞的日军尸横遍野。之后英国为了针对帝国的这一战术手段,英国驻印军队的一名工程师麦克林托克在“班加罗尔”驻地设计了一款可单兵携带的轻型爆破器材,能够有效地清除铁丝网。由于这种爆破器材的外形很像鱼雷,所以在欧洲称之为“班加罗尔鱼雷”。其由钢管填充炸药制成,在简体的头部安装有圆锥形保护帽,既可避免爆破筒在粗糙的地面发生碰损,同时也可使其更容易伸进铁丝网中。简体的另一端则为安装引信的引信室。这种“班加罗尔鱼雷”传人华夏后,被称为“爆破筒”。这款爆破筒通过导火索和**引爆后可以在铁丝网中开辟长1.8m、宽3m左右的通路。如果此次我们拥有这种武器的话,那么在开辟通道的时候将会更加的迅速。而欧洲的苏俄军队,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的阵地前布置壕沟和铁丝网,所以此次回去,各部一定要仔细搜索自己的辖区,看看是否有苏俄军队遗留下来的爆破筒。”

    “爆破筒?!”一听到这个玩意,赵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抱着这东西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东西太经典了,虽然后来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爆破筒被其它相关弹药所取代。但是在二战以前的战争中使用较多,用来对付工事和敌方的装甲车、坦克都有奇效。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