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 自给自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只是坐在马上砍人,那就是马上步兵了。骑兵在冲击敌阵的时候,将弯刀放平,刀刃向前,借助马的速度加成,劈向敌人身体,由于弯刀有很好的曲度,接触敌人身体瞬间沿刀刃的曲面滑动。所以可以连续的接触敌人身体,切割力也就相应增加。而且在劈到坚硬的铠甲时也不易被震飞脱手。不过这一般需要做手腕训练,因为这对腕部的承受力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没砍到人,就先把手给折了。

    和蒙古士兵手中的骑兵刀不一样的阿拉伯奴隶兵弯刀则属于圆月弯刀型,造型似一轮明月,适合骆驼骑兵。自古以来骆驼骑兵都是骑马骑兵的克星,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骆驼那近两米的高度,赵云站在它的面前刚刚够到它的嘴巴!而坐在骆驼上本来就比骑在马上要高一些。

    因此为骆驼骑兵设计的此类刀适合下劈,不适合横劈。因为,只有上劈才能够造成最大创面。此刀被发明时就是以切割为主,用于割肉无往而不利,因为沙漠地带不可能穿着欧洲那样的板甲,多是皮甲和布衣,否则没开战先热死,所以它们并不是用来破甲的。

    但不管什么刀遇上重武器,那就是一个字“折”!这才是那么多人去选,狼牙棒、长柄手斧的原因!

    现在才一战刚刚结束,就就是到二战时,骑兵的装备也多是老三样,马刀和手枪、马枪,当然二战时波兰的骑兵还配有长矛,但效果你相信也知道了。

    赵云现在给蒙古骑兵配上的装备在草原上绝对是属于一流的,就是拉到俄国去,和人高马大的苏俄骑兵对上都不落下风。

    除了车臣汗部落中部众组成的常备军,在部落内还有一支外来的武装。

    赵云和帖木尔都不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所以除了全部由蒙古人组成的队伍外还有一支四千多人,由俄罗斯南逃的哥萨克,东北的满人、绥远的汉人,俄国境内的少数部落车臣人,西面的哈萨克人组成的队伍。

    他们此次也一起换装,编为外蒙军团下属的独立团,也就是仆从军,然后和车臣部落的士兵一起训练。

    有了他们的加盟,因为前几次的叛逃、叛变损失的人马数目基本都补了回来,还以福利、待遇吸引了一批零散的牧民加入,整个车臣汗部的人口呈现缓缓增长的态势。

    人是多了,可别忘了这是一个流行全民皆兵的民族,所以留在部落中的老弱也是需要武装的。

    但这些普通民众的武器赵云却是无法普及“汉阳造”之类的,否则光是给这些武器提供弹药就可会滞后赵云发展的速度。

    所以赵云选择了三样大杀器,地枪、独一撅和复装子弹

    在草原上,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行进。蒙古可是游牧民族,此时虽然有些人已经定居下来,但是部落中大部分的经济来源还是靠牛、马、羊来提供,你不游牧,难道等饿死吗?

    如果和在中原或是江南一样选用大而重的武器,那平时游牧行进的速度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外蒙古的道路可是真的,天苍苍,野茫茫!

    所以赵云选择的第一条件就是轻便。

    地枪是土制枪中的一类,因架设在地面上而得名。分为两种,一种是步枪,一种是火药枪。步枪首先就被赵云排除,而火药枪就成了此次的主流,即用加固的竹筒和火药组装而成的一种防御武器。它主要流行在东北,一般是参农为了看护人参,防止窃贼盗窃人参而在参地里设置的一种自卫武器。此物设有机关,当窃贼在偷窃人参的过程中不小心触碰机关,它便会点燃发射,发射效果同步枪相似,威力很大。但是那个射程,不说也知道,短实在是太短了。但用来防御,也就没啥要求了。

    另一样则是赵云看到过乱匪所使用过的独一撅,在其它地方又叫独角牛,也是民间土法制造的武器。在全国各地都有制造,样式也各有不同,口径五花八门,有发射手枪弹的,也有发射步枪弹的。而赵云为了追求武器的威力,刻了膛线,采用就近取材的“水连珠”步枪弹,射程就不说了,但是在近距离内威力仍很大。

    这种土造手枪,很有华夏特色。该枪采用类似猎枪的两段式铰链结构,

    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打完后,

    要把握把向下掘开,从打开的弹膛尾部退出弹壳,再装填枪弹,所以叫“独一撅”。</dd>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